中国煤炭学会

会员登录 会员注册

关注

关注微信视频号

习近平总书记中外记者见面会讲话启示
发布时间: 2017年11月15日
来源: 中国煤炭学会

  重要时间节点是我们工作的坐标――习近平总书记中外记者见面会讲话启示①

  站在历史新起点,时间再次开始。

  党的十九大胜利闭幕,新一届“梦之队”引领圆梦征程,舒展新时代壮美画卷。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将在改革开放的进程中得以实现”“中国共产党立志于中华民族千秋伟业,百年恰是风华正茂”“历史是人民书写的”“大就要有大的样子”“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新一届中央政治局常委10月25日同中外记者见面时,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充满睿智、充满情怀、充满信心。铿锵话语,引发强烈共鸣,唤起奋斗激情。

  2018年,改革开放40周年;2019年,新中国成立70周年;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20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这些重要的时间节点,是我们工作的坐标。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这些时间节点承上启下、继往开来,确立了我们在十九大擘画的新征程上前行的节奏、工作的方位。

  打开历史视野、抓住时间节点、树立工作坐标,习近平总书记的高瞻远瞩、运筹帷幄、务实进取给我们以深刻启示。以时间节点为坐标,可环环相扣、节节取胜,击鼓催征稳驭舟;以历史方位谋伟业,能洞若观火、势如破竹,不畏浮云遮望眼。站在节点回望过去,从“漏舟之中”的危局站起来,从“一穷二白”的起点富起来,从“开除球籍”的边缘强起来,正可谓“人间正道是沧桑”。站在节点展望未来,全面小康千年愿景成真,现代化百年目标提前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召唤在前,更可道“长风破浪会有时”。这些必将写进历史的时间节点,让人心潮澎湃,更让人斗志昂扬。

  千秋大业,步步为营。总结40年经验,在深水区激荡改革春潮,我们已让民族复兴在改革开放的进程中展现光明前景;历经70年奋斗,对未来发展作出新的规划,我们将把人民共和国建设得更加繁荣富强;全面小康,一个不能少、一个不掉队,我们定会让中国人民生活一年更比一年好;建党百年,我们这个风华正茂的大党,必将凝聚起推动中国发展进步的磅礴力量,成就中国现代化的千秋伟业。把重要时间节点,作为推进工作的坐标,我们才能积小胜为大成,在谋大势中成大事。

  人是时间的驾驭者,是人赋予时间以意义。时间都去哪儿了?过去5年,时间的付出,凝结成当代中国宏大深刻的历史性变革和成就;时间的结晶,构筑起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让我们有了干好下一个五年的信心,有了再干一个40年的劲头,有了再走一个70年的豪情。十九大到二十大的这5年也是重要时间节点,第一个百年目标要实现,第二个百年目标要开篇。向阶段性目标冲刺、为下一棒奔跑蓄力,我们将把光荣与梦想写在历史深处。

  犹记上世纪20年代鲁迅的感叹:时间的流逝,独与中国无关;犹记上世纪80年代作家的期盼:减去十岁,找回失去的时间。不再默然,不再焦虑,今天的中国,从容自信地面对时间。把握时间节点,一件接着一件做,一年接着一年干,我们就一定能实现伟大梦想,为中国赢得一个更辉煌的未来。

  民族复兴必将在改革开放进程中实现――习近平总书记中外记者见面会讲话启示②

  “1949―2049”,这一复兴图强的时间表,随着近70年时光的过去,已进入至关重要的“下半程”。靠什么推开民族复兴的梦想大门?又该怎样踢好现代化强国的临门一脚?

  “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将在改革开放的进程中得以实现”。在同中外记者见面时,习近平总书记用民族复兴的历史标尺,衡量改革开放的不凡意义。铿锵有力的话语,是对过去的总结,更是对未来的谋划;是必胜的信念,更是改革的宣言。

  历史是理解未来的一把钥匙。30多年前,一位外国时装大师的黑色毛料大衣,在北京街头引来无数围观;如今,中国红、中国风,扮靓世界各地的时装周。30多年前,我国GDP只有3645亿元,位居全世界最不发达的低收入国家行列;如今,中国经济总量翻了200多倍,每年增量相当于一个中等发达国家经济规模。是改革开放,让我们“大踏步赶上时代”,让中华民族迎来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

  发展是解决一切问题的关键,改革开放则是中国发展的根本动力。从邓小平“不改革死路一条”的大声疾呼,到习近平“改革不停顿、开放不止步”的铮铮誓言,中国在困顿中踏上改革开放之路,又在接续奋斗中让这条伟大的道路不断向前。5年前,有西方媒体列举“中国需要跨越的下一个栏”,而现在他们感慨“中国将继续崛起”。凭着一股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闯劲,凭着一股滴水穿石、绳锯木断的韧劲,我们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历史性成就,实现了前所未有的历史性变革,让近代以来久经磨难的中华民族,实现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

  哲人说,时间是真理的挚友。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最伟大的梦想。翻开历史的卷轴,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不乏革新图强的热血,不乏民族振兴的壮志,但大都草草收场。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根本原因就在于,共产党人在救亡图存的艰辛探索中,找到了马克思主义这一颠扑不破的真理;在改革开放的伟大进程中,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条唯一正确的道路。“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这份信心,源于被历史证明了的成就,源于被人民认同的选择,源于党的十九大确立的新思想新使命。走进新时代,我们这一代人的新长征,仍需跨越“雪山”和“草地”,仍要征服“娄山关”与“腊子口”,但只要我们用新思想引领新征程,去沉疴于自我革命,除痼疾于改革创新,就一定会步步逼近光辉的山巅。

  2018年,我们将迎来改革开放40周年。不断在改革开放上取得新的进展,是对改革开放40周年最好的纪念。相信改革开放将以“史诗般的进步”,让我们的人民共和国抵达全新高度;相信激荡百年的民族复兴梦想,必将在进一步改革开放的进程中得以实现,让中华民族以更加昂扬的姿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把人民共和国建设得更加繁荣富强――习近平总书记中外记者见面会讲话启示③

  “我们的工作将写在人类的历史上”。毛泽东1949年秋天的豪迈预言,在几代人的接续奋斗中,变成今日中国的现实。2017年秋天,新时代共产党人踏上新征程,开启了历史新篇章。

  “2019年,我们将迎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以此标定继往开来的历史方位;“把我们的人民共和国建设得更加繁荣富强”,以此明确继续奋斗的时代使命。10月25日同中外记者见面时,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点燃一个国家的壮志豪情。人民共和国的光荣载入史册更写在未来,这份光荣属于亿万中华儿女,这份责任属于我们这一代人。

  犹记1949年开国大典的阅兵式,因为飞机太少只好飞了两次;犹记1984年35周年国庆阅兵,让西方媒体惊呼“一个沉睡的东方巨人醒了”。而今威武雄壮的朱日和阅兵,让世界感叹“中国的强大可见一斑”。从满目疮痍到繁荣昌盛,由筚路蓝缕到走向复兴,经济总量稳居世界第二,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率超过30%……进入新时代的中国,不再只是“中国之中国”“亚洲之中国”,更是“世界之中国”,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富有创见的“中国方案”。前承几代人的求索,后启一个民族的梦想,当我们抵达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的时间节点时,一定能自豪地告慰前辈:这盛世,如你所愿。

  历史,往往需要经过岁月的风雨才能看得更清楚。这段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光辉历程,之所以推动久经磨难的中华民族,实现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历史性飞跃,是因为中国共产党人的不懈奋斗,是因为人民共和国的众志成城。在这条前后相续的道路上,党的十九大标定了一块里程碑。由此出发,我们将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将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将建成一个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站在新的历史方位,我们更加清晰地感到,一个由苦难而辉煌、经沉沦而奋起的中国,一个让社会主义焕发出全新生机的中国,一个促进人类文明多样性发展的中国,有创造历史的激情,有实现梦想的能力,有续写奇迹的信心。

  “世界上其他大国都没有这么长远清晰的规划,这让许多人感到震撼”,党的十九大擘画的蓝图令世界瞩目,也将开启人民共和国的新征程。让现代化与13亿多人口全方位结合,让超过10万亿美元的经济规模保持高质量增长,让生态与发展相协调、先富与共富相统筹、增长与转型相兼顾,“中国号”巨轮前行的每一段都有风浪考验,但只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亿万人民撸起袖子同心干,一定能把我们的人民共和国建设得更加繁荣富强。

  “中国的命运一经操在人民自己的手里,中国就将如太阳升起在东方那样,以自己的辉煌的光焰普照大地”。日新月异的中国,回应着共和国缔造者们的期盼,更展现出一个伟大民族的光明前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脚步渐行渐近,一个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将屹立于世界东方。 

  中国人民生活一定会一年更比一年好――习近平总书记中外记者见面会讲话启示④

  人民是我们党的根基和血脉,是共产党人永远的牵挂。

  5年前,刚刚就任党的总书记,习近平就恳切地说:“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如今,这一温暖人心的论断已经写入党的十九大报告。10月25日在与中外记者见面时,习近平总书记以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坐标,再次强调:“我坚信,中国人民生活一定会一年更比一年好。”5年砥砺奋进,中国发展抵达新的历史方位,对于执政党而言,“以人民为中心”仍然是最根本的思想,“人民的美好生活”始终是最首要的目标。

  如磐初心,写在神州大地。习近平总书记曾深情讲述他插队时所在的陕西梁家河村的变化:当时经常几个月吃不到一块肉,如今乡亲们已经住上了砖瓦房、用上了互联网。西部小村庄的变迁,折射出当代中国震撼世界的历史性成就。面对这样一个即便春节回家也能构成“世界上最大规模人口迁徙”的发展中大国,中国共产党誓言把13亿多人“一个不能少”全部带入全面小康,让这个千年梦想变成灿烂的现实,这是人类历史上从未有过的壮举。正是不变的初心和使命,激励我们党始终“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正是深厚的人民情怀,让我们坚信在共产党执政的中国,人民的日子会“芝麻开花节节高”。

  现实是最好的老师。党的十九大召开之际,由美英联合制作的纪录片《中国:习近平时代》,一播出就引发强烈反响。这部在37个国家和地区热播的纪录片,解读了习近平领导下的5年,给普通人带来的命运变迁,第一集就叫“人民情怀”。5年励精图治,从梁家河走出来的大国领袖,到基层考察调研50次、累计151天,问疾苦、听民声,访真贫、思对策,生动诠释了“为人民服务,担当起该担当的责任”的执政理念。“一分钟脱贫20多人”的历史奇迹、相当于英国人口的新增就业数量、世界最大的社会保障体系、跑赢经济增速的城乡居民收入……5年发展,最深刻的变化在于人,最实在的成果惠于人,兑现了当代中国共产党人对全国人民的承诺。

  今天的中国,推开了新时代的大门。党的十九大报告定义,新时代的内涵之一,就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不断创造美好生活、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时代”。这让人看到新时代的价值追求,更让人感受新征程的任重道远。今天的中国,以“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去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其中的差距,正是共产党人的破题之处。之所以说社会主要矛盾变化是关系全局的历史性变化,就是因为其中承载着亿万人民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方面的期盼,更承载着共产党人推动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的雄心。在人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的不断增强中,在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不断推进中,中国人民生活必定会一年更比一年好。

  百余年前,八国联军中的一个德国军官在日记里感慨:“做19世纪的中国人太悲惨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今天的中国,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民族复兴;今天的中国人,也应该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有信心和能力完成这一伟业。永远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我们就一定能引领承载着中国人民伟大梦想的航船破浪前进,胜利驶向光辉的彼岸。

  千秋伟业,百年恰是风华正茂――习近平总书记中外记者见面会讲话启示⑤

  “中国开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再展壮志雄心”……党的十九大闭幕,中国新时代的新气象,让世界瞩目。人们感叹,再过几年就将迎来建党100年的中国共产党,为何能一直葆有埃德加・斯诺当年在延安看到的那股“朝气”?

  许多人试图探寻这个奥秘,从社会代表性、组织发展能力、政治领导力等不同维度,研究这个政党的“活力”来源。“中国共产党立志于中华民族千秋伟业,百年恰是风华正茂!”10月25日,再次当选中共中央总书记的习近平在同中外记者见面时,以复兴之路丈量党的征程,说出了关键,道出了根本。初心如磐,使命在肩,正是因为磨砺于伟大斗争、致力于伟大工程、奋进在伟大事业、激荡着伟大梦想,我们党才能穿过革命、建设和改革的险滩激流,近百年犹未老,一世纪正青春。

  在中国共产党梦想起航的浙江嘉兴南湖,习近平总书记告诫全党:“只有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永远奋斗,才能让中国共产党永远年轻。”回望过去,一个政党的成长和一个民族的振兴紧密相连。这份伟大事业赋予中国共产党人的格局与胸襟,远非那些汲汲于眼前的党派所能想象。长征的血战、抗日的烽烟,开放的探索、改革的攻坚,民族复兴的事业每前进一步,我们党都要经受一次洗礼。革故鼎新引领时代,是共产党人的初心让我们这个党长盛不衰、枝繁叶茂。从只有50多名党员到8900多万党员的世界第一大党,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当年承载民族希望的小小红船,已经成为承载13亿多中国人民希望的复兴号巨轮。

  百年荣光,是使命激荡我们永葆活力。党的十九大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这个初心和使命是激励中国共产党人不断前进的根本动力。”翻开十九大报告,无论是现代化强国的新目标,还是社会主要矛盾的新变化,立足的无不是民族的福祉,回应的无不是人民的期盼。放眼世界,有哪个政党能像我们党这样始终对时代保持敏感,又有哪个政党把人民的幸福如此真切地写在自己的旗帜上?“有三岁之翁,有百岁之童”,决定共产党人精神面貌的,从来不是时间长短,而是使命的力量。面对全面小康的决胜一程,面对现代化强国的百年目标,面对民族复兴的光明前景,唯有永远做人民公仆、时代先锋、民族脊梁,才能经得起各种风浪考验,成为更加坚强的领导核心;也只有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永远奋斗,我们党才能在奋斗中不断成长、在进取中永葆活力。

  志士惜日短,奋斗路正长。2021年,我们将迎来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千秋伟业,百年只是序章,还有更多胜利等待我们去夺取,还有更大使命等待我们去完成。保持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和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我们这个百年大党一定能在历史的进程中,奏响民族复兴更加壮丽的乐章。

  大就要有大的样子――习近平总书记中外记者见面会讲话启示⑥

  最非凡的成功,不是超越别人,而是战胜自己;最可贵的坚持,不是久经磨难,而是永葆初心。

  “中国共产党是世界上最大的政党。大就要有大的样子。”习近平总书记在同中外记者见面时的话语,既是豪迈的宣示,也是深沉的鞭策。从5年前同中外记者见面谆谆告诫“全党必须警醒起来”,到这次语重心长强调“大就要有大的样子”,始终贯穿不忘初心的情怀,饱含不负使命的决心。

  96年前那个诞生于上海石库门、党员总数不足60人的新生政党,已发展壮大为一个拥有8900多万党员、领导13亿多人口大国的世界第一大党。如果说,把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是人类史上从未有过的宏伟事业;那么,让一个党员人数比许多国家人口数量都多的大党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更是世界级挑战。以世界大党的样子引领新时代,以世界大国的胸襟奔向新目标,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激励我们,中国共产党有创造奇迹的意志,有自我革命的决心。立志大国大党,以身许党许国,重任在兹,舍我其谁?

  “大就要有大的样子”,何谓其大?在斯诺笔下,“坚忍卓绝,任劳任怨,是无法打败的”,党的样子是“兴国之光”,是大抱负。在《共产党人》发刊词里,“使党铁一样地巩固起来”,党的样子如磐石之坚,是大担当。进入新时代,5年全面从严治党,党的面貌“一年一个样,五年大变样”,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推动中国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书写了我们党的大贡献。“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党的十九大庄严阐述中国所处历史方位和历史使命,展现我们党的大视野。“始终做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铿锵誓言见证为人类进步事业奋斗的大格局。“中国共产党始终把为人类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作为自己的使命”,不变信念诠释了马克思主义政党胸怀天下的大境界。

  “大就要有大的样子”,如何成其大?打铁必须自身硬。“永远做人民公仆、时代先锋、民族脊梁”,我们要认真领会习近平总书记为新时代共产党人赋予的新内涵。“勇于直面问题,敢于刮骨疗毒,消除一切损害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的因素,清除一切侵蚀党的健康肌体的病毒”,我们要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对全面从严治党提出的新要求。面对党员结构发生的历史性变化,如何把全面从严治党推向纵深?面对新思想开启的新征程,怎样才能让全党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直面这些新课题,我们党才能经得起风浪考验,始终保持一个大党的风范,始终成为坚强领导核心。

  “我们党要搞好自身建设,真正成为世界上最强大的一个政党”,习近平总书记曾如此殷殷勉励。我们是大国执政的大党,党的样子不仅关系党的命运,而且关系国家的命运、人民的命运、民族的命运。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们党也将为迎接下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开启新征程。愿复兴路上的“强党方略”,为我们锻造世界上最强大的政党,带领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强国。

  不能有任何喘口气歇歇脚的念头――习近平总书记中外记者见面会讲话启示⑦

  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

  “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不能有任何喘口气、歇歇脚的念头。”在同中外记者见面时,习近平总书记郑重宣告,“继续清除一切侵蚀党的健康肌体的病毒,大力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以全党的强大正能量在全社会凝聚起推动中国发展进步的磅礴力量”。这是世界第一大政党对于自身的清醒判断,也是即将走过百年的政党面向未来的豪迈宣言。

  “开弓没有回头箭,反腐没有休止符”“把作风建设抓到底”“关键就在‘常’、‘长’二字”……过去5年,党的建设持续用力、久久为功,“党在革命性锻造中更加坚强,焕发出新的强大生机活力”。仅因违反八项规定精神,5年间处理的党员干部就达25.6万人,党风政风焕然一新。回头再看“打铁还需自身硬”的誓言,一个结论更加清晰:正是不断的淬火、时时的磨砺,提振了党心、唤起了民心,凝聚起了亿万人民的磅礴之力,推动了中国的历史性变革。

  “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从石库门到天安门,从南湖红船到复兴号巨轮,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辉煌成就背后,是不懈奋斗的顽强意志,是一以贯之的实践品格。“永远在路上”“没有完成时”,这是认识论、方法论,更是精神气质、价值追求。习近平总书记多次重申“‘赶考’远未结束”,反复强调“天上不会掉馅饼”“撸起袖子加油干”,如今又谆谆告诫不能“喘口气、歇歇脚”,就是要警示全党,拿出久久为功的韧劲,拿出驰而不息的精神,守成者没有前途,奋进者才有未来。

  为什么不能喘气歇脚?因为躺在了功劳簿上、停留在成绩单里,就丢掉了毛泽东所说的“愚公移山”的精神,丢掉了邓小平所说的那么“一股子气呀、劲呀”。全面从严治党固然不能“一篙松劲退千寻”,一切工作又何尝不要“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党的十九大将基本实现现代化的时间表提前15年,确立新的第二个百年目标,这也是为了激励全党,奋斗无止境,复兴路正长。今天的中国,可以自豪但不可以自满,应该自信但决不能自负,埋下头一锤接着一锤敲,俯下身一步紧跟一步行,才能让新时代有新气象,在新征程有新作为。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当经济总量达到80万亿元,我们不能忘记,任何数字都要先除以13亿;当“复兴号”动车组疾驰如风,我们仍需看到,还有4000多万人要走出贫困。站立于新的历史方位,孜孜以求、一鼓作气,就会乘风破浪、势如破竹;安于现状、消极怠惰,必将不进则退、错失机遇。面对社会主要矛盾的重大变化,立足“两个没有变”的基本国情,我们尤须保持“行百里者半九十”的清醒,坚定“不破楼兰终不还”的决心,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

  我们这一代人,继承了前人的事业,进行着今天的奋斗,更要开辟明天的道路。任重道远,时不我待,始终保持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和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我们就一定能书写新时代的辉煌篇章。

  为人类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习近平总书记中外记者见面会讲话启示⑧

  “虽然她是一个国,却更像一个家,当你来到中国,就一定会喜欢她……”两位外国歌手骑着共享单车穿街过巷,手举自拍杆分享行走中国的快乐与精彩。这首走红网络的英文歌曲,折射出走向世界的中国,在国际上的影响力、感召力。

  “同各国人民一道,积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不断为人类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外记者见面会上的庄严承诺,道出了中国人民的价值信念,宣示了中国共产党的使命担当,赢得国际社会一致认同。

  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也为人类进步事业而奋斗。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坚定发展自己,以超过30%的贡献率为世界经济增长注入强劲动力。从“一带一路”建设让昔日“流淌着牛奶与蜂蜜的地方”再次成为沿线人民的福祉,到国际舞台上全球治理的中国智慧与主张激发广泛共鸣,中国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务实行动,以始终作世界和平建设者、全球发展贡献者、国际秩序维护者的责任担当,书写着崇尚和平、造福人类的坚定信念。“中国人民不仅希望自己过得好,也希望各国人民过得好”,建设一个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让和平的薪火代代相传,让发展的动力源源不断,让文明的光芒熠熠生辉,这是中国人民的朴素愿望,是中国共产党的不懈追求。

  中国的奋斗,成为世界的奋斗;中国的贡献,赢得世界的尊重。十九大期间,165个国家452个主要政党发来855份贺电贺信,前来采访的外国记者创下历史新高。《习近平谈治国理政》一书,在短短数年内,以24个语种、27个版本、660多万册的发行量,覆盖世界160多个国家和地区。“全球新未来最好的希望来自中国”“世界2030年时的面貌取决于中国”,国际社会的期许诠释中国分量。世界瞩目的背后,是中国的发展给世界带来了机遇,是中国的进步为未来带来了希望,是中国的成功路径为解决人类问题提供了方案。

  “实现全人类的彻底解放”,回望社会主义500年,马克思目光如炬关注人类的未来,把人类的幸福作为毕生奋斗的崇高理想。诞生于民族危难之际的中国共产党,始终把马克思主义奉为坚定信仰,始终把为人类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作为自己的使命。从苦难中走过来,秉承“世界大同,天下一家”的历史底蕴,抱守“协和万邦”“和实生物”的文化精神,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深知和平的珍贵、发展的价值,始终不渝走和平发展道路、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和各国人民一道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共同创造人类的美好未来。历史已经并将继续证明,中国是一只“和平的、可亲的、文明的”醒狮,越是发展壮大,就越会成为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坚定力量。

  1956年,毛泽东同志提出:“中国应当对于人类有较大的贡献。”1985年,邓小平同志讲道:“到下世纪中叶……社会主义中国的分量和作用就不同了,我们就可以对人类有较大的贡献。”2017年,习近平总书记宣示:到本世纪中叶,“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为人类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中国有信心,更有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