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煤炭学会

会员登录 会员注册
筑牢“最后一公里”防线的战“疫”排头兵――记常务理事单位河南理工大学驻博爱县南朱营村第一书记杨波
发布时间: 2020年3月10日
来源: 中国煤炭学会

 

河南理工大学为博爱县南朱营村捐助抗疫资金10000元

 

  “杨书记真不容易,既要想方设法调运物资,又要带头宣传带头干,每天从早忙到晚。”“战‘疫’路上,杨书记是我们的‘贴心人’和‘主心骨’。”近日,博爱县南朱营村群众提起河南理工大学驻该村第一书记杨波,纷纷竖起了大拇指。

  “战‘疫’面前,作为一名党员、驻村第一书记,必须义不容辞战斗在最前沿,用实际行动践行初心使命,用责任担当为党旗添彩。”疫情就是命令,在战“疫”斗争中,杨波带领村内党员干部亮明身份、冲锋在前,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和共产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坚决织牢疫情“防控网”,努力为群众撑起健康保护“安全伞”。

   

  战“疫”路上的“排头兵”

   

  防控就是责任,岗位就是战场。杨波第一时间带领驻村两委班子成员冲在战“疫”第一线,变身“宣传员”“消毒员”“劝导员”“守门员”,全力以赴做好疫情防控工作。

  “村里防控压力大怎么办?”杨波在南朱营村两委会上,对疫情防控工作进行再动员、再研究、再部署。按照网格化管理模式,村两委成员及各小组长落实管控责任“包组到户”,并第一时间对全村进行地毯式摸底排查。

  为让村民知晓疫情情况及防护措施,杨波坚持多方式、无死角防疫宣传,通过村委“大喇叭+小喇叭”、微信工作群、防护宣传手册、电话、短信等立体化宣传防疫知识,提醒群众做好个人防护,不扎堆、不串门、不聚会;在醒目位置张贴海报,带领村干部挨家挨户讲政策,动员群众团结奋战、精准防控,真正将行动落实在“最后一公里”。

  “遇到困难不能绕,碰到麻烦不能溜,爱民作风不能丢。”这是杨波常说的一句话。为防止病毒从外部“输入”,杨波重点对湖北及其它地区返村人员进行排查,指导村里建立一户一档,实时跟踪了解他们的身体健康状况、密切接触人员等详细情况,并叫停扎堆闲聊等人员聚集的活动。

  为营造安全卫生的生活环境,杨波动员村民对房前屋后进行大扫除,指定专人定时定点进行消毒,并填写消毒记录表,做到人员管理“不漏一人一户”,车辆出入“不漏一车一人”。

  为做好疫情防控工作,河南理工大学为南朱营村捐助战“疫”资金10000元。杨波还充分整合各方面资源,筹措来了防疫口罩、84消毒液等防疫物资,并自己出资为村里买来了红外线测温仪,方便在监测点为村民及时检测体温、筑好安全防线。

  “他每时每刻都在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解群众之所困,我们应该为这样的干部点赞。”南朱营村村民余得义说。在杨波近日的微信“朋友圈”里,最多的就是战“疫”信息和对村民的牵挂,他以实际行动将群众的健康放在首位、护在身后,尽心尽责守护这片家园,筑牢了防控疫情“最后一公里”的坚固堡垒。

   

杨波(右一)在看望慰问贫困户

 

  村民疫情防控的“贴心人”

   

  “战‘疫’斗争中,农村是第一道防线,也是难度最大的防线,至关重要,必须坚决守住。”杨波意味深长地说,“农村的疫情防控形势最严峻,外出务工人员和在外读书的大学生都回来了,走亲戚串门子、朋友聚会很多,这对疫情防控很不利。”

  “现在是遏制疫情蔓延的关键时期,作为第一书记,必须靠上跟上,这是职责所在,也是党员本色。”在南朱营村的大街小巷、疫情防控点,总能看到杨波忙碌的身影。他还通过手机与村干部连线、微信群“云”值班,实时了解和布控村里防疫情况,引导广大群众自觉过好宅家生活、主动配合防控工作。

  面对严峻形势,杨波坚持“钉”守“疫”线,以最快速度摸清村里情况,第一时间组织党员干部,在所有进出村路口设置劝返点,每天安排人员24小时轮班值守,劝导本村村民不出村,外来人员不进村,杜绝人员流动,切断疫情传播链条。

  守好了路口,就相当于为村民筑起了一道“防火墙”,接下来,就该解决“墙”内的事情。过年期间,家家户户张灯结彩、欢天喜地迎新春,村里到处飘着酒肉香。杨波担心乡亲们一高兴呼朋唤友摆酒、打牌、集会,造成交叉感染,就带领党员干部逐户发放新冠肺炎预防和安全出行明白卡,争取村民的理解和配合。

   为确保村里公共卫生安全,他把筹措到的口罩、消毒液等防疫用品,及时向村民分发,坚定大家的战“疫”信心,并制作防疫横幅和宣传画报,加大防控知识宣传。

  “越是在关键时刻,越应主动担当作为。希望自己在平凡岗位上的这份执着与坚守,能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贡献一份力量。”杨波说,“第一书记不是一个简单的称谓,而是一份厚重的责任。”在这场战“疫”中,杨波多方汇聚爱心的举措深得群众信任,被亲切地誉为村民的“贴心人”。

  “坚持两手抓,夺取双胜利。”杨波的忙碌不仅在战“疫”期间,自从2017年到南朱营村任第一书记以来,他就与村班子成员秉承“抓项目、创特色、促发展”的理念,解决村内诸多历史遗留问题,大力兴建村内文化设施,积极争取资金840余万元,为村内产业结构调整、壮大村集体收入打下了坚实基础。

   

  党群血肉联系的“暖心桥”

   

  “他既是战‘疫’‘逆行人’,也是我们的‘引路人’。”村民们对杨波的工作赞不绝口。面对疫情防控,杨波把“特别的爱”送给村子里那些“特别的人”,将温暖送到困难群众心里。

  “封村”之后,村里的贫困户是杨波格外牵挂的对象,尤其是身体不好、行动不便的老人及居家隔离人员,他们能否吃得饱、穿得暖,防疫用品够不够用?一有时间,杨波就会逐一登门送去“暖心礼包”,米面粮油蔬菜送到家里、及时补充,送去口罩、消毒液,并亲自动手帮他们消毒。对于生病的村民,需要购买药品的,就主动“跑腿代办”;确实需要外出就诊的,就亲自或安排专人对接医院。

  “疫情发生后,事一多我就没了头绪,多亏了第一书记帮忙,他来后我的压力减少了、生活更好了。”贫困户王军臣告诉记者,“杨书记考虑很真全面、很周到,工作、生活都安排得很细致、很到位。”

  为解决村民种植的蔬菜由于疫情影响滞销的难题,杨波变身“生活书记”,第一时间主动联系对接客户,在河南理工大学和清化镇党工委的支持帮助下,近1万斤蔬菜在2天之内便销售一空。

  一年之计在于春。眼下村里都在忙着春耕备耕,这也是帮助刚刚脱贫的几户规划产业和巩固脱贫、防止返贫的最佳时机。这段时间,被誉为“脱贫书记”的杨波又跑遍了村里几个贫困家庭,挨家挨户拉家常,问清楚准备种点什么、养点什么,并不时的嘱托几句,谁家种了几亩田,特色种植种了啥,市场前景如何,外出务工联系的怎么样……杨波都清清楚楚地帮他们记着一笔产业账。

  “组织派我过来,我就一定要守好这片责任田。”身为村里战“疫”一线的“领头雁”、群众幸福生活的“摆渡人”,杨波服务群众的脚步一刻也没有停息过。在疫情防控阻击战和脱贫攻坚战中,他用实际行动诠释着“我们一定能赢,一定完成任务;疫情不退,我们不退”的责任与担当。 

  “大事难事见担当,危难时刻显初心。”河南理工大学党委书记邹友峰说,“河南理工大学还有许多像杨波这样积极参与战‘疫’斗争和脱贫攻坚战的党员干部,他们挺身而出勇当先锋、做好表率,让党旗高高飘扬在战‘疫’和扶贫攻坚第一线,不但使学校脱贫攻坚考核在河南省承担定点扶贫任务的高校中名列第一,而且为坚决打赢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凝聚起强大合力。(徐春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