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学会概况
- 党建强会
- 学术交流
- 科普教育
- 科技评价
- 知识产权
- 国际交流
- 期刊书籍
-
更多
- 会员服务个人会员团体会员中国工程院院士――康红普发布时间: 2016年3月16日来源: 中国煤炭学会
康红普,1965年11月生,山西五台人。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国工程院院士。1991年毕业于中国矿业大学采矿工程专业,获博士学位。之后,一直在煤炭科学研究总院北京开采研究所、开采设计研究分院工作。现为中国煤炭科工集团有限公司(煤炭科学研究总院)首席科学家,开采设计研究分院副院长。
康红普长期从事煤矿巷道支护研究工作。主持和参与完成国家973计划、863计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国家项目14项,煤炭行业科研项目40余项。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3项。获国家发明专利10余项。出版专著3部,发表论文128篇,其中,SCI、EI收录51篇。
康红普带领科研团队在煤炭科研一线进行了20多年连续不断的攻关研究,提出高预应力支护理论,开发出以煤岩体地质力学测试为基础,锚固与注浆为核心的煤矿巷道安全、高效支护成套技术。主要取得以下三方面的创新性成果:
(1) 开发出煤岩体地质力学原位快速测试方法与仪器,在大量井下实测数据基础上,研究了煤矿井下地应力、地质力学参数分布规律,建立了估算煤矿井下地应力的公式,为矿井开拓、巷道布置及巷道支护设计提供了可靠的基础参数。
(2) 在研究巷道围岩变形与破坏规律、支护与围岩相互作用的基础上,提出支护应力场、综合应力场等概念。提出高预应力支护理论,开发出高强度、高刚度锚杆支护成套技术,为煤矿巷道提供了安全、高效支护技术。
(3) 针对破碎围岩巷道,将注浆与锚固技术有机结合,开发出注浆锚杆与锚索,并组织开发了多种化学注浆材料,为破碎围岩加固提供了有效方法;针对坚硬顶板与高应力围岩,开发出定向水力压裂技术与设备,成为坚硬、高应力围岩控制的有效途径。
上述研究成果达到国际先进或国际领先水平,并推广应用于我国煤矿40多个矿区,取得的显著经济社会效益,推动了我国煤矿巷道支护技术的改革与发展,提升了巷道围岩控制技术水平。
康红普获“光华工程科技奖青年奖”、“孙越崎科技教育基金能源大奖”、“中国青年科技奖”等奖励;被授予“全国杰出专业技术人才”、“全国劳动模范”等荣誉称号;入选“国家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2015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
联系我们
联系地址:北京市朝阳区青年沟路5号 邮政编码:100013 联系电话:010-84262778 传 真:010-84264526 电子邮箱:mtxh@chinacs.org.cn关注微信公众号
关注微信服务号
- 会员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