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学会概况
- 党建强会
- 学术交流
- 科普教育
- 科技评价
- 知识产权
- 国际交流
- 期刊书籍
-
更多
- 会员服务个人会员团体会员百年矿山话百年事迹故事丨 丰绪然:“丰”碑永存发布时间: 2021年11月1日来源: 中国煤炭学会
“一二三四五六七,天天干活不休息”,这是淮南大通矿职工对创造全国风镐采煤纪录、淮南煤矿第一位全国劳模丰绪然的评价。
1926年,丰绪然出生于山东省曲阜市一个贫苦农民家庭。由于家境贫寒,十几岁的他便外出去东北谋生。1943年冬天,丰绪然来到淮南大通煤矿下井。1950年3月加入共青团组织,1951年12月19日加入中国共产党。
1950年初,淮南煤矿推行技术改革,在大通矿开始试验急倾斜煤层台阶式采煤法。丰绪然大胆提出把10米小台阶改为20米大台阶,经过试验,效率提高一倍,出煤率提高,丢煤率减少,并首创日采72米、计145吨的全国风镐采煤最新纪录。他也因此被人们称为中国的“斯达汉诺夫”(当时煤矿采掘的世界纪录保持者)。1950年9月11日,大通煤矿召开了万人代表大会,欢送丰绪然进京,参加全国战斗英雄,劳动模范代表大会。在京期间,丰绪然参加了国庆观礼,并受到了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和朱德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
回来后的丰绪然更加埋头苦干,同时他也清醒地认识到,要想取得生产技术上的突破,必须攻克文化关。为此,矿上开办工人业余学校,丰绪然带头报名参加学习,不管天阴下雨,工作再忙再累也从不缺课。组织上了解他求学心切,于1952年至1962年十年间,先后将其送往泰安速成中学、北京煤矿干校、北京矿业学院等学校进行深造。丰绪然也逐渐由一个目不识丁的大老粗成长为一名大学生,成为淮南矿区第一批工人技术员。他1962年毕业时所做的论文——“年产120万吨煤矿设计”更是刊登在《人民日报》头版,被媒体树立为党把一个大老粗培养成知识分子的典型榜样。
学业有成的丰绪然进一步将知识运用于生产实践中。1963年,丰绪然积极参加柔型掩护支架采煤法的试验并获得成功,为淮南矿区厚煤层回采产量的提高做出了重要贡献。1971年,他参加上海大屯煤田会战,担任会战指挥部技术组组长期间,带领工程技术人员深入现场,风餐露宿,掌握了大量的第一手地质资料,为加快大屯煤田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
1972年夏天,在随大屯考察团前往全国各大矿区考察期间,丰绪然不幸查出患有不治之症——急性粒性粒细胞白血病。而在随后的日子中,身体每况愈下的他仍关心着煤矿事业的发展,并叮嘱自己身在矿山工作的孩子:“在任何艰难的工作岗位上,都要坚持到底,勤奋努力,干煤矿没有科学技术是不行的”。(淮河能源集团)
联系我们
联系地址:北京市朝阳区青年沟路5号 邮政编码:100013 联系电话:010-84262778 传 真:010-84264526 电子邮箱:mtxh@chinacs.org.cn关注微信公众号
关注微信服务号
- 会员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