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7日,二十大新闻中心在梅地亚新闻中心二层新闻发布厅举办第一场记者招待会。发展改革委党组成员、副主任赵辰昕,发展改革委党组成员、粮食和储备局党组书记、局长丛亮,能源局党组成员、副局长任京东介绍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有关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以下为文字实录摘编
彭博新闻社记者:中国政府将如何进一步减少对铁矿石、原油、天然气和大豆等外国进口资源的依赖,以实现更加自给自足的经济?
赵辰昕:谢谢彭博记者的提问,这个问题我来回答。您的问题涉及到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就是对构建新发展格局的理解和认识。党中央提出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大战略部署以来,我们注意到外界存在一些不同程度的认识和理解误区。我也注意到,前天大会新闻发言人孙业礼同志在答记者问的时候也回答了一个类似的问题。借今天这个机会,我再向大家重点阐述一下构建新发展格局的目标和要求。
2020年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就构建新发展格局作出重要论述。昨天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深刻指出,必须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坚持高水平对外开放,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构建新发展格局,是根据我国发展阶段、环境和条件变化,特别是基于我国比较优势变化,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审时度势作出的重大决策,是事关全局的系统性、深层次变革,是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的战略谋划,对于我国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意义重大而深远。
国内外有一些声音,认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就意味着中国要在对外开放上进行大幅收缩,甚至讲要搞自给自足的经济。这种理解是错误的。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构建新发展格局是开放的国内国际双循环,不是封闭的国内单循环。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潮流不可逆转,任何国家都无法关起门来搞建设,中国也早已同世界经济和国际体系深度融合,同全球很多国家的产业关联和相互依赖程度都比较高,内外需市场本身是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改革开放40多年来,我们积极利用国内国外两个市场两种资源,为促进市场经济建设、丰富市场供给、带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培育国际竞争新优势、全面提升综合国力创造了条件,有力改善了我国生产要素质量和配置水平,促进了国内大循环效率和质量提升。
一段时间以来,经济全球化遭遇“逆风逆流”,一些国家想实行“脱钩断链”、构筑所谓的“小院高墙”,但世界决不会退回到相互封闭、彼此分割的状态,开放合作仍是历史潮流,互利共赢依然是人心所向。中国经济是一片大海,世界经济也是一片大海,世界上的大海大洋都是相通的。我们将始终站在历史正确的一边,决不被逆风和回头浪所阻,高举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旗帜,积极践行真正的多边主义,坚定不移全面扩大开放,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更加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方向发展。
下一步,我们将坚定不移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着力畅通国民经济循环,坚定实施扩大内需战略,持续深化改革破除体制机制障碍,加快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促进国内国际循环顺畅联通。
深圳卫视记者:我的问题是关于能源安全方面,近年来我国一些地方出现了电力煤炭供应紧张等问题,一定程度影响了生产生活。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要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有关双碳目标对能源高质量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特别是在当前能源供需紧张和地缘政治多变等诸多因素影响下,我国能源的生产和消费如何能够更有韧性包容性和可持续性,如何守住能源安全底线?
任京东:能源安全是关系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性、战略性问题,对国家繁荣发展、人民生活改善、社会长治久安至关重要。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习近平总书记“四个革命、一个合作”能源安全新战略的科学指引下,多轮驱动的能源供给体系逐步完善,供给质量和效益不断提升,能源自给率保持在80%以上,不仅经受住了新冠肺炎疫情、重大自然灾害等方面的严峻考验,而且有力应对了国际能源价格动荡对我发展的传导影响,为促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实的能源保障。
作为能源生产和消费大国,确保能源安全始终是做好能源工作的首要任务。我们将深入学习领会党的二十大精神,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大力增强国内资源生产保障能力,坚定不移做好自己的事情。重点从三个方面守住能源安全底线。
一是扎实抓好固本强基。坚持立足国内多元供应保安全,充分发挥煤炭的压舱石作用和煤电的基础性调节性作用,大力提升油气勘探开发力度,力争到2025年,国内能源年综合生产能力达到46亿吨标准煤以上。同时,还要进一步建立健全煤炭、石油储备体系,特别是加快储备库、液化天然气接收站等设施建设,确保能源供应保持合理的弹性裕度。
二是扎实抓好有序替代。紧密着眼长远发展需要,全面构建风、光、水、核等清洁能源供应体系,扎实推动水电、核电重大工程建设,统筹推进以沙漠、戈壁、荒漠地区为重点的大型风电光伏基地建设,因地制宜发展生物质能、地热能等其他可再生能源,确保到2025年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达到20%左右、到2030年达到25%左右。
三是扎实抓好风险管控。继续强化底线思维和风险意识,大力推进能源安全监测预警能力建设,建立健全煤炭、油气、电力供需等预警机制,不断加强应急保障电源、管网互联互通等基础设施建设,扎实提升区域互济、多能互补水平,持续强化重点区域、重点时段能源安全供应,进一步提升应急响应和抢险救灾能力,我们的目标就是要坚决保障人民群众生产生活的用能安全。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国家储备是国家治理的重要物质基础。当今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不稳定性不确定性都在增加,这也给中国经济社会的稳定发展带来了新的风险挑战。面对新形势,如何构建同大国地位相符的国家储备实力和应急能力,切实增强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的能力?
丛亮:“备豫不虞,为国常道”。近年来,国家储备不断发展壮大,制度体系持续健全,储备设施网络逐步完善,为应对重大风险挑战、促进经济平稳运行提供了坚实的物质保障。立足新征程新形势,我们将围绕补短板、强弱项、固底板、扬优势,加快构建与大国地位相符的国家储备体系,不断提高防范和化解风险挑战的能力和水平,以储备的确定性来应对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不确定性和不稳定性。具体有三大重点:
一是完善国家储备体制机制。按照政府主导、社会共建、多元互补的原则,加快健全中央和地方、实物和产能、政府和企业储备相结合的储备机制。深入研究推进相关领域立法,分级分类压实储备主体责任,完善储备模式,创新管理机制,优化收储动用轮换制度,提升储备现代化治理水平。坚持“大储备”和“一盘棋”观念,完善中央和地方储备联动机制,强化政策统筹和区域协作,发挥规划引领、项目支撑、数字赋能、创新驱动作用,实现优化协同高效。
二是进一步增强储备实力。聚焦确保国家粮食安全、能源安全、产业链供应链安全,认真落实粮食、能源、重要矿产品、应急物资等关键品类物资储备任务,进一步夯实国家储备家底,优化储备布局结构,确保平时备得足、储得好,关键时刻调得出、用得上。同时,加强国家储备基础设施建设,突出功能综合化、保障基地化、布局网络化、管理智能化,持续完善物资储存和调运基础设施网络。
三是充分发挥储备功能作用。立足“两个大局”,强化战略保障、宏观调控和应对急需功能,增强防范化解重大风险能力,充分发挥“压舱石”和“稳定器”作用。坚持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有机结合,探索完善国家储备市场调节机制,更加精准地把握吞吐调节的时度效,服务大宗商品保供稳价,维护初级产品供给的安全和稳定。
新加坡联合早报记者:今年8月的旱情导致水电大省四川严重缺电,有舆论关注中国清洁能源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请问在极端天气增多的情况下,中国如何在能源转型和保障能源供应稳定方面取得平衡,避免类似的缺电情况重演?
任京东:今年夏天极端高温和极端干旱天气相互叠加,导致了水电大省四川出现了用电紧张的情况,牵动人心。面对灾情,我们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决落实保供稳价决策部署,统筹调配各类资源力量,确保有效发电机组稳发满发,充分释放大电网跨省区互济能力,坚决保障安全稳定供应,取得了比较好的效果。
在新形势下,我们将紧紧围绕能源发展的新任务新要求,认真贯彻落实各项决策部署,在进一步夯实常规能源保供基础的同时,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积极推动绿色低碳转型,努力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的能源保障。这里重点做好五个方面的工作,向各位记者朋友介绍一下。
一是抓好形势监测和运行管理。提前研判迎峰度夏、迎峰度冬电力的供需形势,做细做实保供方案。实行全国煤炭产量日调度的机制和价格、库存的监测机制,加强重点煤炭企业产量直接调度。督促各类电源机组应开尽开,充分释放大电网跨省区的互济能力。用市场化的方式引导用户错峰避峰。
二是协调保障发电燃料供应。签订压实《煤炭安全保供责任书》,对有关省区完成产量和调出量进行政策激励或约束,同步加强电煤中长期合同履约监管。目前全国统调电厂的存煤保持在1.7亿吨以上,比去年同期增加了约1倍,处于历史最高水平。
三是加强煤炭电力产能建设。今年前8个月全国煤炭产量29.3亿吨,同比增长了11%。“十四五”以来全国新投产各类电源装机超过了2.7亿千瓦,新增向中东部送电能力在2000万千瓦以上。
四是推动油气产业高质量发展。统筹推进产供储销体系建设,大力提升油气勘探开发力度,不断完善油气进口保障体系。目前国内原油产量已经连续3年增产,天然气的产量连续5年增产超过100亿立方米,油气的储备能力稳步提升,市场稳定供应的底气进一步增强。
五是大力发展清洁能源。稳步推进以沙漠、戈壁、荒漠地区为重点的大型风电光伏基地和海上风电基地的建设,加快推进西南大型水电站的建设,比如说乌东德和白鹤滩等巨型水电站建成投产,积极安全有序发展沿海核电。大力发展抽水蓄能电站,建设新型储能电站,不断提升系统的调节能力。
目前,北方地区正在陆续进入冬季供暖期,我们正会同有关方面全力以赴做好各项准备,多措并举增强能源供应。我们的目标是要确保人民群众温暖过冬,以实际行动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
中国教育电视台记者:请问能源系统如何牢牢立足基本国情和能源资源禀赋来推动能源绿色低碳发展,为如期实现“双碳”目标提供支撑?
任京东:如期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目标,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您提出的这个问题非常重要,也就是说碳达峰碳中和是不是别人要求我们做我们才承诺要做?我想,总书记和党中央已经给出了回答。碳达峰碳中和事关中华民族的永续发展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不是别人要我们做,而是我们主动要做。能源发展既要保障安全,也要推进转型。在新发展理念的引领下,我国能源绿色低碳转型的步伐不断加快,发展的质量和效益大幅提升。近十年,以年均3%的能源消费增速支撑了年均6.6%的经济增长,能源的消耗强度累计下降了26.4%。我们探索走出了一条生态优先、绿色低碳的高质量发展道路。这条路我们越走越宽阔,越走信心越坚定。因为时间关系,我简要介绍三个方面:
一是非化石能源保持跃升发展的势头。可再生能源发电总装机已经突破了11亿千瓦,比十年前增长了近3倍,占全球可再生能源装机总量的比重超过30%。水电、风电、光伏、生物质发电装机的规模和在建核电装机规模稳居世界第一。去年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达到16.6%,比2012年提高了6.9个百分点,非化石能源消费量已经占到全世界的将近四分之一。
二是化石能源清洁高效利用成效显著。煤炭消费的比重已经降至56%,比2012年降低了12.5个百分点,近十年年均下降1.4个百分点,是历史上下降最快的时期。实施煤电超低排放和节能改造工程,90%以上的煤电机组达到与天然气发电相当的排放水平。持续升级成品油质量,车用汽柴油的质量标准已经全面提升至国六水平,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
三是科技创新驱动作用越来越强。建成投产白鹤滩水电、“华龙一号”核电等一批全球领先的战略工程。建立了完备的水电、核电、风电、太阳能发电等清洁能源装备制造产业链,建成了全球最大规模的电动汽车充电和加氢网络。
下一步,我们按照党的二十大要求,立足我国能源资源禀赋,坚持先立后破,深入推进能源革命,加快规划建设新型能源体系,坚定不移推动能源绿色低碳发展。
具体来讲,重点包括:加强煤炭清洁高效利用,积极推进煤电“三改联动”,“十四五”期间计划改造规模合计6亿千瓦左右,扎实推动CCUS(二氧化碳捕集利用封存)的技术示范应用。大力发展非化石能源,大力推进风电和太阳能发电的高质量发展,推动水电、核电重大工程建设,因地制宜发展生物质能、地热能等其他可再生能源。积极构建新型电力系统,着力推动电网主动适应大规模集中式新能源和量大面广的分布式能源的发展。大力推动终端用能转型升级,加强重点用能领域节能降碳,积极推进电能替代,力争到2025年电能占终端用能的比重达到30%。
最后,在做好我们自己的事的同时,我们要认真落实全球发展倡议,积极参与应对气候变化的全球治理,不断推进全球清洁能源伙伴关系,全面助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