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学会概况
- 党建强会
- 学术交流
- 科普教育
- 科技评价
- 知识产权
- 国际交流
- 期刊书籍
-
更多
- 会员服务个人会员团体会员第311场中国工程科技论坛――“废弃矿井资源开发利用”暨“煤炭安全智能精准开采协同创新组织”成立三周年学术研讨会通知发布时间: 2020年7月22日来源: 中国煤炭学会
第311场中国工程科技论坛――“废弃矿井资源开发利用”暨“煤炭安全智能精准开采协同创新组织”成立三周年学术研讨会通知
(2020年8月7日 - 8日,中国・淮南)
主办单位:
中国工程院
承办单位:
中国工程院能源与矿业工程学部
安徽理工大学
中国煤炭学会
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能源研究院
中国工程科技发展战略安徽研究院
中国工程科技发展战略山西研究院
中国矿业大学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合肥工业大学
国家能源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中国煤炭科工集团
中国煤炭地质总局
中国中煤能源集团有限公司
协办单位:深部煤矿采动响应与灾害防控国家重点实验室
煤炭安全精准开采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
深部煤炭开采与环境保护国家重点实验室
煤矿瓦斯治理国家工程研究中心
煤矿安全高效开采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工业粉尘防控与职业安全健康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山东能源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陕西煤业化工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山西焦煤(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淮南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淮北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皖北煤电集团公司
中煤新集能源股份有限公司
第311场中国工程科技论坛――“废弃矿井资源开发利用”暨“煤炭安全智能精准开采协同创新组织”成立三周年学术研讨会
一、论坛背景
煤炭是我国最大能源支撑,根据我国以煤为主的能源资源禀赋,推动煤炭安全绿色开采和煤电清洁高效发展是重中之重。随着煤炭绿色资源量的不断开发利用,位于全周期末端的废弃矿井问题逐步引起人们的重视。预计到2030年,我国废弃矿井将达到1.5万处,直接关闭或废弃不仅造成资源的巨大浪费和国有资产(20-30亿元/矿)流失,还有可能诱发后续的安全、环境及社会等问题。开展废弃矿井资源开发利用研究,努力减少资源浪费、变废为宝,提高废弃矿井资源开发利用效率,可为废弃矿井企业提供一条转型脱困和可持续发展的战略路径,不断推动资源枯竭型城市的转型发展。
2017年,袁亮院士承担的中国工程院重大咨询研究项目“我国煤矿安全及废弃矿井资源开发利用战略研究”经过3年研究圆满结题并取得重要成果。2020年继续承担中国工程院重点咨询研究项目“我国煤矿安全及废弃矿井资源开发利用战略研究”二期项目,拟主要围绕我国煤炭安全智能精准开采战略研究、废弃矿井生态文明战略研究、基于抽水蓄能的气油水光互补能源战略研究、我国煤矿绿色智能开发与高效利用建议等方面内容深入开展。同时,“煤炭安全智能精准开采协同创新组织”成立三周年,通过“政-产-学-研-用”协同创新,组织成员单位在透明矿山、智能采掘、灾害防控与预警、职业健康等领域通力协作,创新研究,取得显著进展。
本次由中国工程院主办,中国工程院能源与矿业工程学部和安徽理工大学等单位承办的“废弃矿井资源开发利用”中国工程科技论坛暨“煤炭安全智能精准开采协同创新组织”成立三周年学术研讨会,将在中国淮南为国内外学者搭建相互交流平台,聚焦废弃矿井与煤炭精准开采科技前沿,探讨总结废弃矿井资源开发利用与煤炭安全智能精准开采的新理论、新技术、新成果,话改革、促创新、谋发展,期待与您线上线下相见共叙。
二、论坛主题与专题
主题及专题包括但不限于:
煤炭气化高效开发利用基础理论与技术
废弃矿井地下空间开发利用基础理论与技术
废弃矿井水精准开发利用基础理论与技术
废弃矿井油气储存与核废料埋藏技术
废弃矿井可再生能源开发理论与技术
基于抽水蓄能的气油水光互补技术
废弃矿井工业旅游资源与生态开发理论与技术
露天矿坑资源综合开发利用理论与技术
透明矿山基础理论与关键技术
采动多场耦合及灾变基础理论
智能精准采掘关键技术与装备
智能感知与多网融合技术装备
动态信息挖掘与融合处理技术
动力灾害监控预警技术与装备
智慧矿山建设标准与技术体系
三、论坛组织机构
论坛顾问:
李晓红、谢克昌、何多慧、汪旭光、邱爱慈、顾金才、范维澄、
苏义脑、谢和平、冯培德、彭苏萍、张铁岗、段 宁、李建刚、
蔡美峰、杨善林、金智新、赵文智、李 阳、顾大钊、欧阳晓平、
马永生、郭剑波、李根生、武 强、康红普、陈湘生、王国法、
王双明、舒印彪、罗 琦、李术才、李 宁、林 君、彭 寿、
王运敏、杨春和、冯夏庭
论坛主席:
袁 亮 中国工程院、安徽理工大学
副 主 席:
刘 峰 中国煤炭学会
学术委员会
主 任:
彭苏萍 中国工程院、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袁 亮 中国工程院、安徽理工大学
陈湘生 中国工程院、深圳大学
副主任(以姓氏笔画为序):
马世志、王卫军、王志根、王克全、王继仁、王 虹、王家臣、
王德璋、毛明仓、冯 涛、伍永平、刘 剑、刘见中、刘泽功、
孙继平、李全生、李树刚、林柏泉、杨仁树、杨俊哲、来兴平、
吴玉华、吴爱祥、吴群英、何学秋、张 农、张建国、张瑞新、
张殿镇、范京道、尚建选、周福宝、郑明东、孟祥瑞、赵文革、
胡千庭、侯水云、施式亮、姜耀东、秦 勇、袁宏永、原德胜、
葛世荣、葛春贵、程 桦、翟德元、潘一山、薛 生
委 员(以姓氏笔画为序):
丁恩杰、于 庆、马芹永、王 凯、王 磊、王开松、王玉怀、
王传礼、王兆丰、王恩元、王海桥、文 虎、文光才、方贤文、
方贤进、尹尚先、邓 军、邓存宝、石必明、卢义玉、卢新明、
田胜利、冯国瑞、朱红青、朱金波、朱栓成、华心祝、刘 健、
刘泉声、严建文、李红臣、李忠华、李首滨、李振华、李新旺、
杨 科、杨彦群、肖福坤、吴 强、余伟健、余国锋、陈绍杰、
闵凡飞、张平松、张东升、张吉雄、张向阳、张宏伟、张保勇、
周宏伟、周孟然、庞建勇、郑昌陆、单亚飞、经来旺、赵光明、
赵旭生、赵前进、赵毅鑫、柏建彪、姜福兴、姜德义、贺安民、
秦波涛、袁树杰、柴 敬、徐 颖、徐良骥、高建良、郭文兵、
涂 敏、刘启蒙、常聚才、屠世浩、韩 军、程卫民、程远平、
谢 军、窦林名、谭云亮、翟 成、戴广龙
组织委员会
主 任:
郭永存 安徽理工大学
副 主 任:
王振海 中国工程院一局
宗玉生 中国工程院一局能源学部办公室
王先江 安徽理工大学
薛 生 安徽理工大学
张平松 安徽理工大学
徐 颖 安徽理工大学
华心祝 安徽理工大学
杨 科 安徽理工大学
委 员:
刘启蒙、王开松、庞建勇、周孟然、赵前进、方贤进、徐良骥、
常聚才、张 坤、刘 健、张向阳
秘 书 处:
胡 彪、江丙友、张庆贺、张 通、冯飞胜、陈登红、刘钦节、
张 苗、李 洋
四、论坛地点及日程
1、论坛地点:安徽理工大学
2、重要日期
2020年08月07日,论坛现场、网上注册报到
2020年08月08日:论坛召开,主会场在安徽理工大学舜耕会堂
网上会场(腾讯会议)
五、论坛注册及回执
请于手机App注册或邮件方式提交回执。请参会人员将回执(见附表)于7月31日前反馈给会务组(E-mail:kyc@aust.edu.cn)。
六、线下参会地点及接送站
报到及住宿地点:淮南市新锦江大酒店,地址:淮南市田家庵区洞山中路12号(近陈洞路),电话:0554-6679999,0554-6679104
会议地点:安徽理工大学舜耕会堂
接 送 站:会务组根据参会人员情况确定
七、论坛联系及平台方式
1、电话联系
胡 彪:13855424168 Email:kyc@aust.edu.cn
江丙友:15955413831 Email:15955413831@163.com
2、工程论坛群
7天之内(7月26日之前)可以扫描二维码加群,后期可相互推送加群。
3、会议直播平台
采用中国移动5G直播方式,具体地址另行通知。
中国工程科技论坛组委会
安徽理工大学
2020年7月15日
联系我们
联系地址:北京市朝阳区青年沟路5号 邮政编码:100013 联系电话:010-84262778 传 真:010-84264526 电子邮箱:mtxh@chinacs.org.cn关注微信公众号
关注微信服务号
- 会员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