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煤炭学会

会员登录 会员注册
煤矿土地复垦与生态修复专业委员会第一届学术研讨会暨2012北京国际生态修复论坛隆重举行
发布时间: 2012年12月5日
来源: 中国煤炭学会

 

    11月29日至30日,中国煤炭学会煤矿土地复垦与生态修复专业委员会第一届学术研讨会暨2012北京国际生态修复论坛在北京隆重举行,来自政府主管部门、科研院所、煤矿企业、生态修复企业、投融资机构、媒体等各届263位嘉宾出席会议。这是对党的十八大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重大部署的积极响应,也是有关矿区土地复垦与生态修复的一次行业盛会。
  本次论坛以“矿区污染防治、土地复垦与生态修复”为主题,涉及政策法规与标准的制订、完善、实施,矿区环境污染、地质灾害及受损土地问题的监测、风险评价与预警防控,以及理论研究、规划设计与修复技术的三者如何结合、修复后的土地如何再开发利用等核心问题展开深入研讨,为解决我国在经济快速发展中所面临的矿区污染防治、土地复垦与生态修复的重要问题出谋划策,以期共同推进我国矿区污染防治、土地复垦与生态修复事业的发展。

    中国工程院院士彭苏萍教授作“中国煤炭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及可持续发展战略”主题报告。他在报告中指出煤炭的主题地位没有改变,但是我国煤炭资源的分布差异较大,煤炭开采导致的生态环境问题也不同。我国东部地区人口稠密,经济发达,煤矿开采引起的土地塌陷等问题引发的人地矛盾日益严重,我国南方地区的煤炭资源,有毒物质含量高,煤炭开发利用造成酸雨等环境问题以及地方病的社会问题,同时西部地区生态环境脆弱,水资源是制约煤炭基地建设的主要因素,科技水平也有待进一步提高。彭苏萍指出,十八大提出的美丽中国建设,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机遇。非常有必要把煤矿土地复垦与生态修复结合起来,加强煤炭基地的建设,向西部煤炭基地实施技术转移;实施煤矿绿色开采,加强煤矸石的处置与综合开发利用,合理利用煤矿矿井水资源。经过十年的努力,在煤炭开采从管理层次到基层实施将达到一个新的水平。

  中国矿业大学教授胡振琪介绍说,我国的煤炭开采已造成沉陷地80万公顷。按每开采万吨煤沉陷0.2~0.33公顷和年产35亿吨煤炭计,每年新增沉陷地7万~11万公顷,土地复垦的任务十分艰巨。此外,我国煤矿还具有分布广泛的特点。目前耕地资源与保有煤炭资源的复合度为10.8%,煤矿区保护耕地的压力十分大。因此,煤矿区的土地复垦一直是我国土地复垦的重点和难点。

    我国在1989年就已经开始实施由国务院颁布的土地复垦规定。2011年,国务院颁布的《土地复垦条例》将土地复垦与开采许可证和建设用地使用结合起来,要求在用地和开采前就制订土地复垦方案,使土地复垦工作更加全面和重要。但是迄今为止,我国土地复垦仍然缺乏适用的法律和技术标准,土地复垦的政策、理论和技术问题也很多。而在政策法律、标准方面仅有《土地复垦条例》、《土地复垦方案编制规程》是远远不够的,土地复垦设计、施工、验收等方面都缺乏标准。虽然国家土地整治中心已经把部分标准的制定纳入了计划,但是缺口仍然很大。

  中国生态学学会生态工程专业委员会秘书长黄锦楼博士则表示,国内目前进行的矿区生态环境修复工作,多注重修复数量,缺乏对修复质量的重视;修复示范及探索性工作较多,单项技术较多,系统修复较少。矿区的土地开发价值不高,和城市中具有开发价值的工业污染场地不一样。矿区修复资金还需要更多渠道来筹集。总体来看,矿区生态修复还存在很多问题。

    会上24位国内知名专家和2位外国专家进行了学术报告,获得了与会代表的好评。与会人员围绕矿区污染防治、土地复垦与生态修复的政策法规与标准、监测、风险评价与预警防控、污染防治、土地复垦与生态修复中的理论、规划与技术、应用工程与再开发投融资机制等议题,邀请国内外相关领域的专家进行深入的研讨与交流,着重探讨矿区土地复垦与生态修复在实践中遇到的问题,形成了《2012关于矿区土地复垦与生态修复行业发展的几点共识》,提出通过土地复垦与生态修复,建设绿色矿山、美丽矿区,为生态文明和美丽中国建设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