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学会概况
- 党建强会
- 学术交流
- 科普教育
- 科技评价
- 知识产权
- 国际交流
- 期刊书籍
-
更多
- 会员服务个人会员团体会员中国煤炭学会关于征集原创科普作品和科普活动的通知发布时间: 2025年3月28日来源: 中国煤炭学会
为深入推进全民科学素质提升行动,宣贯《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普及法》,加强煤炭科普能力建设,助力实现国家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战略目标,中国煤炭学会现面向社会广泛征集原创科普作品和系列科普讲座,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征集时间
常年征集。
二、征集范围
中国煤炭学会各会员单位、各分支机构;煤炭行业科普教育基地、煤炭科学传播专家团队、煤炭高校科普社团、矿业科学领域科普工作者;其他致力于煤炭领域科学研究的单位、个人或团体。
三、征集内容
(一)科普作品
1.作品主要包含但不限于:煤炭领域科学知识、科学思想、科学方法和科学精神的科技传播创作作品;深部资源开采、煤矿智能化无人开采、绿色开采、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安全应急与灾害防治、废弃矿井综合利用、人工智能与大数据应用、职业健康等研究方向的科学知识;矿业及其相关交叉学科领域的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新材料及其转化应用推广方面的知识;科研团队围绕承担科研项目的成果及项目涉及的重大科学前沿、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的研究进展,创作相关科普文章或进行科普化解读的作品;公众关注的煤炭领域学科前沿、热点知识等。
2.作品内容应注重原创性,严禁抄袭、剽窃他人作品。
3.作品内容应体现科学性,展现煤炭工业领域特色,且不涉及政治性、敏感性话题。
(二)科普讲座
1.讲座主题:紧扣煤炭科技发展趋势,征集科研人员和专家学者根据自身研究领域,推荐前沿科研成果、科学探索故事等作为讲座内容;欢迎科技企业结合自身技术创新和产业发展趋势,提出与煤炭工业领域密切相关的科技应用主题,分享科技前沿动态和创新实践案例;包括但不限于上述选题,讲座主题需具有时代性、创新性和吸引力。
2.主讲嘉宾:具有较高专业理论水平、丰富实践经验、良好口才和热心科普公益事业的科技工作者、专家学者、科研团队等作为主讲嘉宾,优先鼓励煤炭科学传播专家团队首席专家及其成员。
3.活动形式:中国煤炭学会科普公益讲座以线上直播形式为主,在全国科技工作者日、全国科普月等科普宣传期也鼓励创新活动形式,可以提出线上线下结合、互动体验、科学讲座及实验展示等多种形式的活动方案。
四、内容要求
(一)科普讲座:讲座要确保演讲内容的科学性,准确符合科学原理和方法,避免传播伪科学和不实信息;讲座以公益性质为主,严禁在演讲内容中过度营销宣传企业及产品。
(二)科普图文:结合图片、图表等元素,简洁明了、通俗易懂地阐述科学知识。字数控制在1500~2000字以内,内容通俗易懂。
(三)科普图解:通过拍摄、动画演示、专家讲解等方式,帮助公众快速获取科学信息。围绕特定主题展开,图形、图像清晰美观,具有较高的分辨率。
(四)科普视频:以图形、图像为主,结合简洁的文字,直观、形象地传达科学知识。时长5~20分钟,输出格式为MP4。分辨率在1080P以上、横版,视听效果好,无角标、台标、水印、LOGO等,被采录后统一标识“煤炭科普新知”系列视频。
(五)科普动画:运用动画的手法,将抽象的科学知识具象化、生动化。时长5~20分钟,输出格式为MP4或WMV。字幕简洁、清晰,对专业术语、科学概念等可适当添加注释。
(六)科普漫画:以漫画的形式呈现,通过生动的画面和幽默的语言描绘科学知识。内容与客观事实相符,文字表述准确。可适当运用幽默、夸张等手法。
(七)其他。科普图文、科普图解、科普视频、科普动画、科普漫画以外的其他科普作品表现形式,具体要求视实际情况定。
五、优秀科普作品展宣
中国煤炭学会将在征集的作品范围内遴选优秀科普作品,并在相关平台进行展示和传播:
(一)中国煤炭学会官方网站“科普教育”专栏。
(二)中国煤炭学会微信公众号和视频栏目 “煤炭科普新知”。
(三)“科普中国”平台全国学会“科普内容”推荐专栏。
(四)中国煤炭学会科普工作委公众宣传号、网站和科普期刊杂志等平台。
对于特色鲜明的科普作品,学会还将集中更多资源向社会广泛推介。被录用的作品将根据具体情况遴选推荐。
六、注意事项
(一)请将科普作品发送至指定邮箱:yqq@chinacs.org.cn,邮件主题为:原创科普作品征集,注明投稿者姓名、单位和联系电话;同时提交《原创科普作品授权书》(见附件1)。
(二)报名参加中国煤炭学会科普讲座请填写申报表(见附件2),发送到上述邮箱。
(三)投稿者应保证合法拥有作品的著作权及所有相关权利,承诺作品中使用的图片、字体、音频、肖像等素材均已取得可商用授权。如因投稿作品侵犯他人著作权、肖像权、商标权等合法权益引发纠纷,投稿者应承担全部法律责任。
七、联系方式
联 系 人:杨老师
联系电话:010-84263451,13621111560
电子邮箱:yqq@chinacs.org.cn
联系我们
联系地址:北京市朝阳区青年沟路5号 邮政编码:100013 联系电话:010-84262778 传 真:010-84264526 电子邮箱:mtxh@chinacs.org.cn关注微信公众号
关注微信服务号
- 会员服务